找到相关内容250篇,用时20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噶举派概要

    ”只是证悟,但以凡情的观察智不能亲证实相。故欲见自心明本面,就只有放任自在。众生由于有了实执,执着太紧,心不能解脱,要除去缠缚才能放松,心本来是活泼泼的,不能用止去约束它,也不能用观慧去求证。...”(《道歌》207页)。又说〃“其实心的本来就是空寂光明(明),若能证悟此点则是成佛”(《道歌》551页)。有的法师批评他不懂经典,他回答说:“你的这些经典(文字)我不会,我是以心为学习,所以外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3941171.html
  • 多识仁波切著:佛教理论框架(三)

    实有”的界限,也分不清“”和“绝对”的界限。只有在证悟后才能分清。  观察终极理性的思辨方法,如《中观论》:  诸法不自生,  也从不他生,  不共不无因,  是故知无生。  这一偈颂的意思...  以名相观念规定的存在为“遍计所执”——“遍计”是想象和表象之义,所执为认定之义,如知识、存在、永恒之类的观念是非虚无“遍计”,兔角、花之类为虚无“遍计”。  破除依他事物上的遍计所执附加的...

    多识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2441967.html
  • 顺治皇帝出家偈浅释

    以无明为因,才会导 致后来的行、识、名色、入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,这就是令众生流转轮回、承受痛苦的十二缘起。只有通过修持证悟,让轮回之因的无明彻底化为乌有,才能灭除后面紧跟而至的一系列...来、也不去,这样就既没有当初的欢喜,也没有后来的悲哀了。   虽然在胜义谛中,众生既没有来,也没有去;既没有欢喜,也没有悲哀。一切都是,一切都是寂灭离戏之法。《中论》开篇的“不生亦不灭,不常亦不断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3242025.html
  • 藏传佛教史上的“他见”与“自见”

    格鲁派人士土官大师反驳道:假如一切思维活动都应该破除的话,那么,证悟之理性思维(比量智)也应在断除之列,但是,人如果没有理性思维,又如何去通达之理呢?这个说法完全是汉地和尚之规矩。实际上一个人...藏传佛教史,便会发现,此见言之有据,持之有故。但是对元丹嘉措所讲的这种“他见”必须作狭义和广义的鉴别。  一、宁玛、觉朗与“他见”  宁玛派与觉朗派是用“三”与“二谛”说来阐释“他见”的,宁玛...

    班班多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0642396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——旅途的脚印(三)

    相续,若无悲心和证悟的见解,即使是上师要求自己造恶业等非法行,如果暂时放弃,也未违背上师教言。一些人说只要依止一位上师即可,不需其他任何上师,这种说法是被着魔的颠倒非理所染污的表现。历史证明,无数...噩梦,也应观修,没有必要想方设法遣除,对一切都应不执着。   卡巴格西说:“若不知取舍,所作所为永无快乐之时;了知取舍的智者,遭遇违缘也会成为助缘。”所以,要获得快乐,必须要有正知正念,要了知取舍。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4642447.html
  • 《亲友书》略释(二)

    没有生起证悟的智慧与极猛厉的大悲心,一旦堕入地狱中肯定会后悔。这种未经观察的发愿不是智者所提倡的。应该先发大乘菩提心,等得到了一定能力后,再去地狱渡众生,则不是很困难。)这种对堕地狱没一点儿恐惧,...很简单,但佛当时为什么不回答呢?因为当时这些提问的外道不是法器,对等甚深理不会相信,若为他们以佛教观点来答复,他们不但不承认,而且会生起邪见,然后诽谤佛法,这样对他们有很大害处,所以遍知佛陀没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5043015.html
  • 藏传佛教格鲁派

    乘。 波罗蜜多乘就要广修六度,学菩萨学处,受菩萨戒,尤其是要学习止观,止是修定,观是修慧,无戒不定,无定不慧,止观必须双运。止出轻安,观慧通达一切诸法皆是缘起证悟。若无观慧则不能断...所安粗细无我之理均大体相同,只是对执的所缘和所证悟略有大小之分。唯中观自续所许略有差异。自续承认法若有者即通是法我,不承认有粗细之分。不依于蕴和合之体者为粗分无我(补特迦罗),补特迦罗(我)之...

    刘立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60743108.html
  • 天台智者的果位论(二)

    醍醐,智者指出了其在四教中的不同。虽然四教皆称佛智为醍醐,藏、通教的佛智不明中道,只知俗谛和真谛这二谛,而以证悟真谛为最究竟之醍醐。别教之十地破无明,即能作佛,乃以了知中道之理的智慧为醍醐。而圆教在...位“理虽未显,观慧已圆,具烦恼,能知如来秘密之藏,堪为世间作初依止”。[127]共计有四种依止,[128]乃与圆教各位相应。第一种依止是五品弟子或六根清净。第二种依止是十住位。第三种依止是十行位、十...

    沈海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1843453.html
  • 格鲁派概要

    ,受菩萨戒,尤其是要学习止观,止是修定,观是修慧,无戒不定,无定不慧,止观必须双运。止出轻安,观慧通达一切诸法皆是缘起证悟。若无观慧则不能断生死轮回根本之实质,自己尚不能出轮回,遑言度众生,...之理均大体相同,只是对执的所缘和所证悟略有大小之分。唯中观自续所许略有差异。自续承认法若有者即通是法我,不承认有粗细之分。不依于蕴和合之体者为粗分无我(补特迦罗),补特迦罗(我)之独立实有空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22143516.html
  •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要义

    求一切法是名方便,了法性是名智慧。观佛色身是名方便,观佛身是名智慧。」要而言之,修行度众是方便,证悟是智慧。   住於真正三昧的人了知一切法平等,一切众生平等。众生对他有利有害,他都不动於心...所谓理智一如,都不容有差别相。   因此,所谓般若就是绝对的远离一切妄想分别,就是诸法证悟与所有执著的消除。一个人如果脱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的桎梏,便可发挥无限的潜能,到四面八方去,以各式各样的...

    刘奕赐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0843854.html